李静并非毛泽东的亲生女儿,她是烈士的遗孤,毛泽东主动认了她做了自己的“女儿”。
马背上成长的军中女杰
李静1937年生于江苏邳州,父母是富有正义感的医生,在当地颇有名气。李静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的,父母为她起名“胜利”。
台儿庄战役后,李静的父母被张爱萍接到了新四军。1943年,新四军四师领导邓子恢、彭雪枫派李静的母亲王荫桐打入敌占区做伪顽策反工作。当时李静只有五六岁,她和最小的哥哥跟随母亲到了敌占区。一天,因为叛徒的出卖,幼年的李静在睡梦中被惊醒,亲眼目睹母亲被反动派杀害的情景。李静随即被部队接回,成为当时新四军最小的一名文艺战士。朝鲜战争爆发后,15岁的李静随志愿军赴朝作战,活跃在志愿军前沿阵地上。
毛主席认她做“女儿”
作为有功之臣,李静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。毛泽东握着李静的手,关切地询问李静的名字和身世,问得很细很细。李静告诉主席:“我叫李胜利,在我七八岁的时候,母亲被敌人杀害了。”主席半晌未作声,蓦地挥舞着那巨大的手,高声对李静说:“杨开慧是烈士,你母亲也是烈士,你姓李,叫李胜利;我也姓李,叫李得胜(毛泽东撤离延安时使用的化名),你就做我的女儿吧!”毛泽东的一番话,使李静泪流满面,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。
从此,毛泽东就像一个慈父,走进了李静的生活。毛泽东指定李静读一些书,检查她的文化课作业,教她写日记和家信,给她讲解做人和处事的道理。一次,李静给远在江苏老家的父亲寄去20元钱,刚填好的汇款单被毛泽东看见,主席半开玩笑地说:“李静呀,每个月就给父亲寄20元钱,未免太小气了吧?”李静认真地说:“主席,我每个月工资60元,要吃饭,要买书,每月寄20元不算少了,该是个孝子了吧。”毛泽东听了李静的一番辩解后,仍坚持做女儿的寄少了,说着说着便拿起毛笔在汇款单上添了个“0”。李静清楚地记得,那次汇款短缺的180元,是卫士从毛泽东稿费中支出的。
新中国成立后,李静的父亲再婚,继母生了孩子。李静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毛泽东。毛泽东告诉李静,遇上这类事,做女儿的是要有所表示的。李静拮据得拿不出多少钱来,主席又一次用自己的稿费为“女儿”垫付了200元。
“文革”期间,李静任北京市委文化组长。江青早就对这个“从天而降”、“来路不明”而又被毛泽东关爱有加的“女儿”怀恨在心,说李静的母亲是假烈士,终于找了一个借口把李静投进了部队一所监狱,险遭迫害致死。幸亏毛主席得知此事,派人解救才幸免于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