饶漱石(资料图)
“高饶事件”的另一主角是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饶漱石。
饶漱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地位虽然没有高岗那样显赫,但他的资历并不亚于高岗。解放战争时期,饶漱石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兼华东军区政治委员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政治委员。新中国成立后,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、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、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。1953年2月奉调进京,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。
饶漱石从1929年起就数次在刘少奇手下工作,进京后又在刘少奇分管的中央组织部工作,理应与刘少奇紧密配合、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。但是,饶漱石来京时期正是高岗因毛泽东的重用而红得发紫的时期,他见毛泽东经常在中央会议上说“高岗同志的意见可以考虑”,又看到毛泽东对刘少奇的某些不满,再加之与中组部副部长安子文发生了矛盾,所以,饶漱石来京后不是与刘少奇更加紧密,反倒与高岗逐步靠拢。
据饶漱石后来自己交代,他是在财经会议进行期间,“受到某些同志对安子文同志的错误认识(说安子文同志敌我不分、用人不当等)的影响,开始对安子文同志存在一种浓厚的宗派主义情绪,并从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情绪出发,产生了一种政治性的投机心理”。
在7月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组织部部务会议上,饶漱石指责组织部是一潭死水,问题严重,必须“震动”一下。
不过,饶漱石虽然想在组织部拿安子文开刀,但他确实低估了组织部副部长安子文。安子文虽然比饶漱石小6岁,但他却是老资格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。